零售行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研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零售连锁行业全面跨入数字化时代,全渠道销
售成为零售行业的主导模式,电商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渗透,在此背景下,零售
行业存货推陈出新速度快,存货跌价风险明显提升,存货跌价准备管理是零售行
业财务人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零售行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概述
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是用于记录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价值的金
额,是存货的备抵科目,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的重要手段。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
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
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确
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二、零售行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在的问题
(一)三家连锁超市近三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分析
本文针对三家零售行业(连锁超市)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
况,三家公司均对为销售而持有的库存商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对其他类型的
存货则按历史成本进行期末计价。经统计,三家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跌价准
备及跌价占比数据和2018年、2019年跌价准备变动情况数据如下: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17-2019年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3万
元、.0万元、.7万元,2017至2019年期末存货跌价余额分别
为118.1万元、66.5万元、282.2万元,2017至2019年跌价占比分别为0.0217%、
0.0083%、0.0232%,2018年至2019年计提(增加)存货跌价金额分别为3.4
万元、220.9万元,2018年至2019年转回或转销的存货跌价金额分别为54.9
万元、5.2万元。
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2017-2019年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
29547.5万元、32094.7万元、43424.5万元,2017至于2019年期末存货跌价
余额分别为47.6万元、45.4万元、88.4万元,2017至于2019年跌价占比分别
为0.1612%、0.1415%、0.2036%,2018年至2019年计提(增加)存货跌价
金额分别为36.6万元、64.9万元,2018年至2019年转回或转销的存货跌价金
额分别为4.6万元、21.9万元,另2018年其他减少34.2万元。
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2019年库存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9
万元、.4万元、.0万元,2017至于2019年期末存货跌价余额分
别为1031.1万元、1498.9万元、1395.4万元,2017至于2019年跌价占比分
别为1.2138%、1.1055%、0.5024%,2018年至2019年计提(增加)存货跌
价金额分别为0万元、17.3万元,2018年至2019年转回或转销的存货跌价金
额分别为103.5万元、381.5万元。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同处于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
存货跌价占比差异较大,同一公司不同年份跌价占比也存在不小的差异,由于准
则中并未对年报中关于存货跌价计提的政策披露做出类似于坏账准备、长期资产
减值准备的具体要求,因此,上述三家零售公司并未披露详细的存货跌价准备计
提政策,而本文查阅了知名服装企业的年报中却披露了相对透明的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政策,至于三家连锁超市未披露存货跌价政策,可能是零售行业存货跌价准
备计提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难以披露具体政策标准。
(二)零售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1.企业对存货跌价准备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相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管理层更关注存货的全过程管理,而对存货跌
价准备阶段性的结果指标重视度不够,且业务部门对存货跌价准备不理解,普遍
认为只有商品真正报损时才产生损失,而且存货跌价准备虽然不会改变企业整体
的利润,但会减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期的利润,对部分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产
生负面影响,很难得到业务部门认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估计,已超出会计职业
判断范围,属于管理层的重大判断,但一般的非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通常对存货跌
价准备计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权交由财务部门处理,势必影响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的合理性。
2.存货品类多、结构复杂,可变现净值估计难度大
首先,零售企业存货品种基本过万,逐一估计存货售价、运费及销售税金等,
工作量巨大;其次,零售企业存货出售会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各类组合促销活动,
预计售价难以合理估计;最后,零售企业不同品种生命周期差别大,部分商品售
价长期稳定,部分潮流商品流行性强,跌价较快,难以仅仅依据库龄确定合理的
跌价率区间。由此,零售行业特别是潮流杂货行业,产品上新快、单品生命周期
差别大,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难度大。
3.信息系统支持不够或无信息系统支持
通用的零售系统未考虑存货跌价计提和转回,导致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
准确或不能达到准则要求。大部分公司系财务人员根据公司存货跌价政策,通过
EXCEL电子表格计提、转销存货跌价准备,但零售行业存货品种多、数量大,
潮流杂货行业更是如此,产品SKU达上万个,存货管理高度依赖信息系统,如
果按库存商品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依赖办公软件难以实现,但如果分类计提则
无法做到准确的计提和转销,只能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本期的存货成本及跌价率计算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与账面已计提的存货跌
价准备余额进行比较,大于账面数则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资产减值
损失,小于账面数则将按差额冲回账面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上述操作显然
不符合现行准则对于当期销售或报损的存货同时转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
要求。
三、零售行业解决存货跌价准备问题的对策
(一)将存货跌价准备结果纳入管理考核范围
财务人员需要做好跨部门沟通,从零售行业存货的价值管理的角度,阐述何
为存货跌价准备,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零售行业的重要性,将存货跌价准
备金额纳入采购、销售、物流等部门的KPI考核中,从业务源头预防存货跌价,
可以防止业务人员偏面地追求业绩水平,而忽略存货滞销情况,从而降低存货滞
销率和贬值率,提高存货周转水平,对销售不理想的存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
低存货资金占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只有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重视存货跌价准备
管理,才能从业务层面合理预计存货的跌价率,存货跌价准备工作就有了一个好
的内控基础。
(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
准则要求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成本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计量,如果成
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应计提跌价准备,一般要求按单项计提,如果数量大、价值
低,也可以按类计提,准则给了原则性规定,但可变现净值涉及企业重大的会计
估计和职业判断,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估计和判断的标准,设定存货跌价准备计
提过程的节点要求和频率要求,并设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保证存货跌价
准备的数据的可靠性,并确保各期会计估计的一惯性,不可随意变更。存货跌价
准备计提政策至少包括:
第一,通过制定存货跌价率方式计提存货跌价金额。零售杂货企业商品种类
繁多,流转速度快,单价低,根据单品逐一估算资产负债表日可回收金额,几乎
难以执行,适合采用制定跌价率的方式即跌价率乘以期末存货成本金额计算存货
跌价准备金额零售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特点,通过ERP 数据分析各商品类别的
生命周期、销售状态、库龄及历史相同状态商品的回收金额,并结合滞销商品的
处理方式(如退货率、报损率、打折促销)是否存在重大变化的信息,与管理层、
业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制定科学的存货跌价计提率的区间,并通过上述方式重
新检查跌价率区间是否仍然合里,是否需要更新。
第二,明确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审核和批准的程序要求。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金额,虽然不减少企业的实际利润,但对各年度的净利润会产生重大影响,故存
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重大的会计事项。企业必须明确存货跌价准备计算和计提的
验证要求,计提金额应当经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核和主管会计工作领导的审批方可
确认入账。
第三,明确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要求。结合准则和企业管理需求,计提
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并根据内部考核要求按责任部门进行辅助核算,贷记“存货
跌价准备”,并可根据管理需求进行按类或按责任部门核算,已提存货跌价准备
的存货因销售、报损等原因减少时,企业应当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并贷记“营业成
本”或“营业外支出”。
第四,明确存货跌价准计提的时间要求。结合准则要求和企业管理要求,企
业可以选择每月末、每季末或每年末计提和转销存货跌价准备。
(三)研发存货跌价准备管理系统模块
零售企业存货特点决定了零售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作业量,由此存货跌
价准备的计提工作方法必须进行创新。财务人员需要提出信息化需求,和IT 人
员共同开发存货跌价准备管理系统。
第一,存货跌价准备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首先,核算层面的需求即基本需求。
根据存货跌价准备政策的要求,定期(季末或半年末)计算ERP 系统中存货跌
价准备金额,生成存货跌价准备报表,同时每月核算因存货数量减少,而需转销
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生成转销报表,上述报表的底层数据可被验证和复核,历史
数据可查询,功能稳定。其次,取数逻辑。与ERP 存货进销存报表同源,取存
货的库龄、是否可退货、销售状态等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关的信息,生成相关基
础信息表,如库龄报表、销售状态报表和两个纬度相结合的报表,根据基础表格
和录入的相关跌价比率,生成存货跌价准备信息。再次,跌价管理内部控制需求。
必须根据存货跌价管理政策,合理设置录入、审核、生成报表、导出等操作权限。
最后,操作层面的需求。系统操作界面和现行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相似,便于财
务人员使用。第二,存货跌价准备管理系统可以单独研发,并与ERP 系统做好
数据接口,亦可在ERP 系统中或在财务系统中增加相关功能。具体研发从系统
实施的目标、系统功能需求、报表展示等方面来统筹,其中关键是系统功能需求,
包括商品定义模块、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模块及冲销和转回模块。第三,提高零售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做好存货跌价准备政策和存
货跌价准备管理系统的培训指导工作,确保存货跌价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零售行业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重中之重,而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是零
售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
平,故零售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管理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零
售企业存货品类繁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核算工作量大,重要性和管理层重视度
不平衡,财务人员必须做好存货跌价准备管理的主导工作,深入了解业务,协同
业务制定存货跌价准备政策,并与信息部门沟通,提出准确的存货跌价管理的系
统需求。本文从存货跌价准备政策的制定到信息系统的需求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
的阐述,对零售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各零售企
业管理模式不同,经营的商品特点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财务人员应结合自身
企业特点,在准则的框架下,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创新,不断满足管理和业务日
益增长的需求,助力企业的管理,为业务赋能,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