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警示:不法分子在网上虚假包装宣传,通过树立专业投资者人设,吸引投资者付费阅读相关炒股文章,获得个股操作指导,实质是变相的非法荐股活动,其所谓的盈利截图、收益曲线均是引诱投资者上当受骗的诱饵。
案例六:谎称专业投资机构从事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某天,投资者孙某微信出现一条陌生人添加好友申请。通过后,对方自称是KYK科技公司员工张某,该公司与上市公司、游资、机构、私募均有合作,可以精准布局操作个股,短期内实现收益翻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孙某转账2888元购买了一个月的荐股服务,并在该公司推荐的某股票上获利。此后,该公司又向张某推介更贵的荐股服务,称可以安排公司技术水平更高的老师指导操作,但需要缴纳20000元的服务费,根据对方指导操作一段时间后,孙某账户出现亏损。随后,张某再次营销其加入公司总经理组建的“主力游资战队”,但需要账户资金门槛100万元以上,孙某只通过亲戚朋友凑够80万元,该公司员工张某便谎称为其申请了一个特批加入名额。后期,公司总经理宣称将布局一只翻倍牛股,要求所有加入战队成员按指令统一买入“XX科技”股票,买入后两天该股票连续跌停,孙某账户亏损达20%。此后孙某多次询问操作指导,但均被要求持股不动。一天,张某发现该公司注销了工商登记,相关人员无法联系,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警示:股市投资必然伴随风险。任何宣称与机构、游资、私募、上市公司合作布局个股,通过随机获利股票作为诱饵,宣传炒股稳赚不赔、短期翻倍,或者宣传有内部信息、重大利好的,都是非法荐股骗局。要避免掉入非法荐股“连环套”,必须牢记投资炒股没有捷径,市场风险无处不在。
案例七:假冒证券机构员工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某天,投资者曹某接到一通自称是“HX证券公司”客服人员的来电,对方声称作为专业证券经营机构,可以通过机构通道和自营账户带客户操作股票,实现快速回本获利。相信后,曹某被指导下载了一款名为“一企聊”的聊天软件并拉入投资群,其中一位自称“HX证券公司”研究员的李姓工作人员向曹某发来工作证、从业资格证等信息,表明自己身份,曹某未经核实再次信以为真。随即,曹某就根据助理张某的指导下载了一款名为“HX证券公司极速版”的APP,并在该平台开立了账户,按照指导向APP账户转入1万元尝试操作。两天后,曹某登录账号发现账户已经盈利,并成功转出了800元,因此更加确信自己找到了难得的赚钱机会。一周后,研究员李某称要布局一只短线牛股,要求大家追加资金,曹某遂将其他证券账户股票全部卖出,将100万元转入APP账户。在账户盈利30万元后,曹某申请提现时被告知,由于账户存在异常操作,资金已被证监会冻结,需要缴纳20万元解冻保证金。为急于提现,曹某再次向对方转账20万元,随即被踢出群聊,所有人员均无法联系。
案例警示: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对证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投资能力的盲从心理,假冒证券、基金公司员工,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寻找“猎物”,然后对投资者进行精准围猎诈骗。切记,任何宣称是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员工并要求你付费或转账获取稀缺股票投资机会的都是非法荐股或诈骗。
案例八:披着金融慈善外衣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投资者黄某在加入某微信炒股群后发现,群内有多名自称是慈善机构“某某金融工程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大量发布股票交割单,晒出高收益截图和投资者转账信息,宣称该研究院作为公益慈善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炒股软件和投资咨询服务。经了解,该研究院推荐的炒股软件名为“JZT交易平台”,宣称能够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深度智能学习方式捕捉股市投资机会,服务价格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投资者通过“捐款”不仅可获得该软件使用权,还可享受研究院为其提供的交易日7*24小时诊股、实时盘中指导等一对一的VIP服务。黄某“捐款”获得一年使用权后,根据软件选出的股票和工作人员指导操作了多只个股,发现多数股票都买在高位,账户出现巨大亏损。
案例警示:一些机构或个人以公益慈善、免费诊股、赠送牛股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关注,表面上宣称面向公众提供所谓免费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实际上却以所谓“自愿捐款”“自愿打赏”为名收取费用,并以此掩盖其非法经营行为,实则都是利用合法外衣掩盖非法荐股或诈骗的本质。
案例九:虚构利好消息实施非法荐股
基本案情:一天,投资者熊某接到一名自称JZY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了解到熊某是一名股民,可邀请其参加公司举办的线上投资策略会。经反复劝说,熊某添加了工作人员微信,随后被拉入微信股票学习交流群参与在线交流学习和听课,每日交流学习内容涵盖佛学、易经、风水、玄学以及股市投资等内容。课上,授课基金经理声称公司作为专业私募机构,拥有专业投研团队,手握多个上市公司资源,可以拿到紧俏的即将转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股票,上市后可获得4至10倍的投资收益。不久,熊某便被告知,公司即将布局一只新三板公司股票,前期公司团队和中介机构已经对公司进行多轮调研,显示发展潜力巨大,上市后必将大涨,要求有意向的投资者报名投资,待统一登记姓名和投资金额后择日布局操作,其间,公司还帮助部分意向投资人开通了新三板股票交易权限。交易当日,熊某等群内学员在该公司基金经理指导下,按照指定价格、指定时间集中买入了一只名为“ZGXC”的新三板股票,并将成交记录发给投资助理登记。买入后,该新三板公司股票价格即出现持续暴跌,最大跌幅达到80%。事后,熊某与多名存在相似受骗经历的投资者交流发现,自己遭遇了新三板荐股骗局。
案例警示:不法分子利用新三板公司成交量小、股价易操纵的特点,通过内外勾结或低价收购大股东股票方式建仓,然后勾结股市黑嘴,散布新三板公司即将转板上市等虚假重大利好消息,诱骗投资者高位接盘,为投资者精心设计“建仓——推荐——出货”的荐股“杀猪盘”。
非法荐股套路总结
1.社交媒体荐股:不法分子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QQ、雪球、知识星球、股吧等社交平台上经常分享各类财经资讯或解盘、复盘、实盘炒股信息,吸引投资者跟踪关注,并伺机对投资者进行荐股或诈骗。
2.电话短信荐股: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投资者联系方式,然后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广撒诱饵,诱骗投资者下载非法APP、点击非法链接、加入各种投资群,然后精准实施荐股或诈骗。
3.网络直播荐股:不法分子创建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股票直播间,以“财经主播”“股市达人”“证券投顾”等名义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从事股票投资分析,吸引投资者听课学习、跟踪关注,然后进行荐股或诈骗。
4.炒股软件荐股:不法分子利用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热门概念,包装宣传具有择时、选股和自动买卖功能的炒股软件,吸引投资者付费进行荐股或诈骗。
5.炒股培训荐股:不法分子包装宣传各类证券名师、投资高手,向投资者推销“投资者教育”“投资理财”“炒股培训”等课程,或举办炒股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策略会,付费后直接或变相开展荐股或诈骗。
防范指南
1.性质甄别:未取得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面向客户或投资者有偿提供个股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的行为,均是非法荐股。任何宣称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股市实现低风险、高收益、高胜率投资并诱使投资者转账的行为均是诈骗。
2.资质核实:投资者应登录中国证监会官网()查询相关机构是否在“合法机构名录”中,同时登录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核验相关人员从业资格。
3.信息验证:对任何自称或标识为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机构、境外投资机构员工并在网上揽客荐股的人员,均应事前通过相关机构的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业务、平台、账户的真实性。
远离非法荐股骗局,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做到“四查”“四不”。
“四查”:查机构、查人员、查业务、查账户。
“四不”: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不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