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近期出现的P2P跑路事件,对于近期出现的水果营行事件仍心有余悸,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警醒,这告诉我们投资有风险,进入需谨慎,这不仅仅是对P2P而言,对于众筹更是如此,大家一定要当心调入“伪众筹”的陷阱。
新年伊始,又到了资金流动高峰期,每逢此时也是金融陷阱频发期。近日有读者反映,一些打着股权众筹旗号的非法集资案件有所抬头。由于众筹属于新生事物,与非法集资很难区分。众筹和非法集资有何区别?该如何规避“伪众筹”陷阱?
近日,市民邹先生收到一份“众筹”投资项目公司发送的电子邮件。邮件称,他们公司是全球在线综合众筹排名第四的企业,成立于2007年。在盈利模式上,该公司通过协助企业项目融资获得回报,投资者进行股权众筹后,每隔30天得到一次股息,月收益率在10%至20%。股息随时可以提现或者再投资,投资者也可以在线转让股权。
“其实,目前确实存在众筹与非法集资概念混淆的问题。”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众筹模式的兴起,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共同投资进行项目运作的日益增多,在我市也有成功的案例。不过,目前法律对其规定并不完善,存在不少的监管漏洞,一旦项目失败或发起人失联,投资人也将承担资金损失的风险。
根据去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其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并且该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因此,股权众筹与非法集资最大的区别就是,须通过规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
那么,该如何规避“伪众筹”陷阱?该负责人表示,投资者应通过正规的、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众筹,而“伪众筹”往往为发起企业自筹,并不通过第三方。此外,众筹投资一般金额较小,且不能保证收益率;而“伪众筹”往往将收益率标注的十分明确,以高额收益吸引众人,投资者需要格外留意。
对于伪众筹,大家一定要当心,不仅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众筹平台,也要增加自身的公信力,让创业者及投资人能够放心参与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