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一共【4200】个字,阅读需要【9】分钟
最近有非常多人问我同一个问题:
初入股市应该看什么书?
这篇文章中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统一答复
一般私信或者给我留言的人除了“老师,您帮我看看XX股”以外,最爱问的一个问题便是——
能不能给我推荐几本对股票投资有用的书?
笔者有个特点,就是好为人师,好为人师的意思就是教别人的时候看似是在帮别人,实际是为了自己开心。
所以遇到这个问题,刚开始我都是认真回答的,后来却真的有点寒心了。
为什么寒心呢?因为我发现,自从我写文章以来,起码有50个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但是我推荐后真正去买、去看的人是多少呢?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个都没有。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其实不是想问笔者的意见,而是想让我给他们推荐他们正好想买、想看的书。
那你直接去买不就得了嘛,干嘛还来问我?
今天写这篇文章,统一将这个问题回答了。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市场上公认对股票投资有帮助的书,到底是谁公认的?
答案是:广大散户
那广大散户在这个市场上到底是亏钱的多还是赚钱的多?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亏钱的多
那为什么非要强迫笔者去推荐那些市场上耳熟能详的,也是大部分亏钱的人最为推崇的那些书呢?
笔者在这儿可以很负责的说,专门说股票、讲交易的书,虽然不可能全看了,但是我看过的应该不会比在座任何一位少。
进入股市之前,还在上大学的我一口气买了无数本关于股票的书,天天从早看到晚,还做笔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道氏理论》
《波浪理论》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日本蜡烛图技术》
《股市操练大全》
《海龟交易法则》
《金融炼金术》
大概是因为从小酷爱看书,养成了一目十行的能力,一本30万字的小说我最多3个小时就能看完。没用多少时间就看完了二十本以上这类书籍,自信满满的去投身股市。
具体的经历就不多说了,开始行情好赚钱了以为自己吸取到这些书中的精华,逢人聊起股票便是引经据典,口中挂着的永远是“巴菲特说”“彼得林奇讲”,后来赔钱了又去总结这些书里的理论,看是不是没理解到位。
直到七年后的现在,对股市对交易才算是初窥门径,然而却把那些书中的内容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了。
不是说这里面的内容一点作用都没,而是关键点是,这些书是写给谁看的?
就拿我很推崇的李佛摩尔来说,《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基本上是一本纪传体的书,记载了李佛摩尔从第一笔投资到后来的人生经历。然而书中当年美国的股市交易方式、规则、环境等等都跟现今中国股市大相径庭,读完全书,真正能对操作有一些帮助的就是寥寥无几的只言片语,比如“我的经验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个趋势的开始点才进场交易,我就绝不会从这个趋势中获取多少利润”,“当股价从10 美元涨到50 美元,你不要急于卖出,而应该思考一下有没有进一步的理由促使它从50 美元涨到150 美元。”
而这些话,实际上百度上都能随便查到,当你有了一定基础和思考自然能懂,否则把书看个二十遍也理解不了一分一毫。
金融市场中,笔者见过也只见过两种真正的高手。
第一种是四大皆空、六根清净,除了交易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交易时也并不兴奋,能够客观的看待涨跌。这种人是性格天生就适合做交易的,后天是无法培养的。
徐X就是这种人。
为什么最后他翻车了?不是因为铤而走险搞什么内幕交易,搞这些的人多了,干嘛偏偏轮到其中最有钱最有名的也是最有技术的他倒霉?
是枪打出头鸟?也不是。
而是他本身就不是搞【内幕交易】的人,左右逢源、长袖善舞这样的事跟他压根就是【八字不合】
那些事已经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被利益关系网架到了那个地步。最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又不善于处理其中的利害关系,大厦将倾之际自然被拉出来当替罪羊。
扯远了,第二种高手是踏破万卷书,博闻强记,八面玲珑之人。
他们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习惯了被各种外物所干扰,而练成了一种能从干扰中提取真谛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后天练成的。
大部分人想成为高手都只能走这条路线。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
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市场都是想成为高手的,那重中之重的一件事,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提高综合素养有很多方法,既然这篇文章讲的是【荐书】,那就说说我认为初学者想提高综合素养最先需要看哪几本书吧。
笔者现在不如年轻时候那么有时间和心气了,已经不太去看新书,如果是为了帮助到投资,真正有几本书是我翻来覆去在看的,今天就将其推荐给大家。
第一本——《论语》
在我年轻时候,对《论语》是比较不屑的,因为那时候的最爱是《庄子》,欣赏的是道家的出世哲学,认为《论语》里教人怎么做人、怎么处世,怎么讲规矩,怎么学道理,完全是落了俗套。
后来笔者才明白,身处于这个浊世之中,天天心里嘲笑着世人庸俗、愚昧、可笑,自己难道就能高贵了吗?
比起世人计较着蝇头小利,我又何尝没在吃完饭结账时犹豫过?
比起世人为微末小事争的面红耳赤,我在打游戏时跟人对喷的景象难道不是更为粗鄙?
比起世人高谈阔论着自己并不懂的观点,漏洞百出而不自知,我讲着基础并不牢固而只是爱好的理论物理时候,说不定会更为可笑?
所谓世人,不就是我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不到不食人间烟火,那就拥抱这个世界,接受自己的粗俗、卑鄙、自私、无耻、下流。
《庄子》讲的是怎样逃离这个尘世,寻找内心的寄托,最终达到超脱。
《论语》告诉我们的是,如何不被庸俗愚昧的尘世所淹没,做一个坦坦荡荡、自尊自爱之人。
如果说跟股票交易有关系的,其实“道”都是相通的,这里随便列举几句吧——
“不怨天,不尤人”
股市中怨天尤人的应该不少吧,然而这种行为对下次的交易不能带来任何的正面意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说的多做的少,言过其实是可耻的。一个月薪水撑死不到两万块,上着班炒着股的却要大谈特谈国家政策,典型的“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很明显,正好映射了那些我给他们推荐了《论语》,却认为对他们交易帮不上忙的这些人。
你该不会真的以为什么《K线密码》这种书会比《论语》对你做股票更有帮助吧?
再说说从古至今被误解非常多的几句吧——
“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说到就要做,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中间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这是小人的表现。
这在股市中表现就是买了一个股票,不管后面怎么走,哪怕跌到死,都要坚持己见,到处宣扬自己的理念,其实心里慌的一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后行应该都知道意思,后一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孔子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在思考一次(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三思并不一定是思考三次,代表很多次。历史上著名的三思后行之人是谁呢?“色厉胆薄,好谋无断”的袁绍,如果事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最终的结果往往不是后行,而是【不行】
第二本——《毛泽东选集》
知乎上的很多人知道我是【毛粉】
其实笔者算不算毛粉自己也不清楚,只是对于伟大之人自然有一种崇敬之情,而毛主席对我来说,则是时代距离最近,文化思想最容易相融的一个牛逼至极的伟人。
这里说的【伟大】并不是指他的功过,【功过】这种东西不是笔者这样的升斗小民可以评价的了的,而是指我从毛选中看到的伟大至极的思想。
笔者遇到黑《毛选》的人一般就跟游戏都没下就发弹幕喷主播的黑粉一样,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看过《毛选》就来黑。
一本书如果连看都不看,对它的评论能有多少参考价值和准确性呢?借用《毛选》里两句话原封不动的送给这些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对比一下就明白《毛选》的意义了
如果曹操从起兵开始就坚持写文章,我指的不是那些诗赋,而是——
《关于纠正东汉政权内部的错误思想》
《反对以出身选才》
《建立抗董统一战线》
《群雄割据形势的主要矛盾》
《论跟袁绍的持久战》
《战争和战略问题》
你敢说这些黑毛选的人还不跪舔?
而实际上,毛泽东比曹操要伟大的多。
曹操是什么起点?宦官家庭出身。什么成就?统一北方。
毛主席呢?图书管理员出身,建立新中国!
这样的成就中华历史上可能都只有两个人能够比肩,刘邦和朱元璋。
但这两位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因为当时的封建制度,他们也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屠龙之术流传下来。
然而《毛选》做到了,书中所有的内容毫无空谈,完全指导实践,贴合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单纯是高屋建瓴的宏大理论。再加上年代距离现在不远,更难得的是白话文,非常便于理解和感受。
总之在我的观念里,不是说其他书不够好,而是有些好书因为年龄和文化的隔阂,所带来的实际效用不如《毛选》
为什么说对做股票意义很大呢?
《毛选》能让你抛弃浮躁,真正从本质认认真真分析市场的方方面面,见微知著,从全局角度来分析问题。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毛选》对我的人生绝对起了极为关键的影响。至于对在座的每个人到底有什么用,这个答案不去读永远也不会知道。
第三本——《影响力》
这本书放在这里跟前面两部相比确实是弱了很多,但也是一本好书。
笔者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对我判断股市行情时分析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写的很多心理效应是完全违反常识的,但是却用极为浅显的语言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同时每个理论都有着非常牢固的现实事件和心理学实验作为依据和证明。
再额外推荐一本《道德经》,现在很多人都说老庄哲学,笔者认为老庄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很显然就是《庄子》大部分篇幅在输出世界观,《道德经》则偏重于方法论。
《道德经》可能是最后才需要看的,笔者现在也轻易不看,因为很多地方看不懂,就无法指导实践。再加上里面讲的很大一个方面正是我的弱项——管理,也许到了胸有城府的那一步再回来看会有更多体悟。
看到这里,估计80%的人心里会暗骂一句“装逼”
笔者其实很理解,如果在我刚进股市不满一年时,有人给我推荐《论语》,说这本书对交易有极大帮助,我大概只会回他一句,早都读过好几遍了。
然而,这样的书不同年龄、不同阅历时去读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悟。
那些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思想,曾经天真的以为完全读懂了,到如今再看时才发现千里之行,才将将迈出第一步而已。
历久弥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言尽于此,再说就是强逼了。
刚进入股市时,很多人跟笔者一样,都需要走很多弯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想学真正的理论却学到一堆然并卵的支撑位、阻力位、MA均线等,想读书也会读到很多奉为经典但其实对实际操作毫无作用的书。
大道至简,悟道天成。也许只有经历了众多糟粕后,到了“悟”的那一天,将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沉淀下来,归纳总结为自己所用,从而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做任何事情包括炒股,如果掌握了方向,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这些书的作用只是辅助你更快的前进而已。
亏钱要趁早
如果你现在还在上学,或者刚进入工作,看看没用的书,学学没用的理论,亏亏钱都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可能你会难受一时,但是并不伤元气。
因为你现在亏的十次可能比不上以后有本钱了赚的那一次;同样的,你现在赚的一百次可能也赶不上以后亏的那一次。
但是如果你是已经工作很多年,拿着自己的家底在炒股,还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辛苦钱,那就是对自己、对家庭的极为不负责。
可能你凭着自己的感觉加上运气在股市里【暂时】赚到了一些钱而沾沾自喜。但是你真的要明白一个事实——
中国股市就是上流人士对其下层进行收割的工具
为什么下层的人还愿意前赴后继的进来?因为确实只靠着运气和感觉,所有人都能赚到钱,也能尝到甜头。但是大概率最后的最后,都是亏钱的,所以这么多年以来,A股市场上新股民的比例都是远远大于老股民的,因为很多老股民已经倒下了。
好,你可以说你不在乎钱,来玩玩碰个运气。但是你真的愿意被资本家们任意鱼肉吗?你真的愿意他们在赚到你们的血汗钱后笑着说一句“愚蠢的散户”吗?
亏钱要趁早,但当时候已经不早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去思考一个问题——
我究竟应该怎么面对这个市场?